PNAS:骆清铭院士团队绘制AD小鼠基底前脑PV神经元带有突触信息的全脑投射图谱
作为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神经元通过复杂的轴突投射与下游神经元形成突触连接,协同不同脑区的活动。绘制和解析神经元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联接图谱,对于理解神经环路的组织规律、探究认知等功能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单神经元水平对神经环路结构进行解析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如何在获知神经投射的全脑靶区信息时,还能进一步明确特定类型神经元的轴突是否形成了突触,仍具有巨大的技术挑战。
9月26日,骆清铭院士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Dissection of the long-range projections of specific neurons at the synaptic level in the whole mouse brain”,在正常与阿尔兹海默症(AD)模型鼠中分别解析了基底前脑神经元的长程投射模式。
欢迎加入
全国ADPD学术讨论群
全国fMOST技术讨论群
添加小编微信
brainnews_09
-留言:ADPD、fMOST研究群-
该研究解决了全脑高分辨率数据集获取与分析中样本制备等环节的技术难点,实现了多种荧光蛋白的微弱信号保持,利用团队自主研发的荧光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技术(fluorescence micro-optical sectioning tomography, fMOST),以0.23 μm × 0.23 μm × 1 μm体素分辨率获取了全脑连续数据集,分析了神经环路的投射模式和关键脑区内突触前结构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基底前脑小清蛋白(Parvalbumin, PV)神经元广泛支配皮层、皮层下核团,突触前结构密集分布于海马、压后皮质、丘脑和乳头体等多个脑区,并在脑区内呈现亚区偏好性分布,如海马背外侧、乳头体背内侧、压后皮质第五层。对8月龄AD模型小鼠的研究中,发现PV神经元的突触前结构在海马、丘脑和内侧乳头体等学习记忆相关区域发生明显丢失,但与所在区域内神经元数目和淀粉样斑块的负荷无关,提示AD中神经元的轴突退化机制可能涉及环路的多个脑区。
综上所述,该研究建立了在突触水平解析特定类型神经元长程投射模式的研究方法,绘制了基底前脑PV神经元带有突触信息的全脑投射图谱,并探究了其在AD的退行变化,为解析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特定类型神经元全脑突触连接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1基底前脑PV神经元的突触水平长程投射模式。(A)全脑长程投射信息获取流程。(B)突触前结构沿轴突的不均匀分布。(C)全脑三维展示基底前脑PV神经元的轴突和突触前结构的分布。(D)基底前脑PV神经元投射模式汇总图。红色线条表示投射路径;不同颜色深浅表示突触前荧光亮度占全脑的比例;三角形数目表示突触前末梢的密度。(E)突触前结构在压后皮质(RSP)、内侧乳头体(MM)和海马(HIP)中的三维分布。
博士生田娇娇、任淼博士后、博士生赵陪嶙为并列第一作者,骆清铭院士、李向宁教授和龚辉教授为并列通讯作者,骆树康、陈莹莹、徐晓峰博士、江涛博士、孙庆涛博士、李安安教授为共同作者。
该研究得到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No. 2021ZD02010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81827901、32192412和31871088)资助。
相关阅读:
2022年2月22日,《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骆清铭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Acetylcholine deficiency disrupts extratelencephalic projection neurons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in a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阿尔兹海默症模型小鼠胆碱缺乏导致前额叶皮层神经元功能障碍)。该研究利用自主研发的荧光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技术(fMOST),并结合神经示踪、光遗传、钙成像等多种方法,以模型小鼠为对象,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症导致短时记忆损伤的内侧前额叶皮层环路机制。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骆清铭院士团队近期在Science Bulletin以长文形式发表了文章“Continuous subcellular resolution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on intact macaque brain”。基于自主建立的fMOST思路,发展了一种针对猕猴全脑介观精细结构测绘的新技术,解决了猕猴全脑的样本处理、轴突分辨的自动化成像及PB量级数据处理中的技术难题,以0.65 μm×0.65 μm×3 μm的体素分辨率实现了猕猴全脑三维连续数据的自动化获取。
未定带(Zona incerta, ZI)是外侧下丘脑中的一个以抑制性GABA能神经元为主的脑区,具有丰富的输入和输出连接,参与暴食、捕食、睡眠、探索、恐惧记忆、痛觉等多种功能,也是治疗帕金森症的深部脑刺激靶点。目前对ZI的全脑环路结构的研究仍不充分,缺乏不同亚区环路结构的比较研究。该研究绘制了ZI的GABA能神经元的全脑输入和输出图谱,比较了不同亚区之间输入以及输出,阐述了ZI与主要连接脑区之间的连接模式。该研究为ZI的功能研究建立了解剖学数据集和参考图谱,也从新的视角解析了脑的环路组织规律。